名家縱論/食品別迷信有機,安全最重要
|
|
||
發生食安事件以來,人心惶惶,全民處在吃得不心安的緊張狀態。此時應冷靜思考,重拾對健康飲食的生活常識。 例如,近期議論紛紛吃要吃有機的食材最好。事實上,農產品或食品不必緊張到一定要「有機」才能吃,因為以台灣目前的栽種環境,不可能大量種植有機作物。 觀察農業機構調查,非常重視飲食健康的日本,有機食材僅占全部食材的百分之二,比例相當低;台灣消費者應該重視這項調查,因為連日本也非十分強調有機食物,而是重視「吃得安心的食物」。 有一回去拜訪日本「Farmdo」企業贊助小農的作法,Farmdo原是販售農機起家,後來有農夫建議,能否幫忙農夫銷售農家自產的作物,原本Farmdo並不看好,純粹為了幫助小農,只是小規模銷售,後來這股以公益性質為出發點的經營模式,反而獲得好評,合作的小農範圍逐步擴大,現在已達五千位小農在供應,藉由Farmdo的通路銷售小農自種的農產品。 這些小農種的東西不多,每天的合作模式,小農早上兩、三點去農場採收,五點將採收後的作物,送到集散中心,再送到各個Farmdo分店,到了分店陳列進賣場,所以這些農作物都是當天新鮮的食材,也不必再經過產銷合作社,直接從產地到通路。 小農自種的農產品,可自行訂價並貼上標籤,放到架上賣,客人拿小農東西結帳,就會有紀錄知道該產品是誰賣的,因為每個農夫有自己的編碼,可以做好溯源作業。 日商的經營模式,台灣可以觀摩學習。以重視食安的日本而言,他們吃的食材也以新鮮、安全為主,所以消費者若太迷信有機食材,很可能發生業者都標榜自己是有機食材,但到底是不是?必須仰賴檢驗單位查察。 從企業端來講,業者應拿出誠信,如果自己種的不是有機食材,不能硬說是有機。其實,安全的農作物就很好,要台灣全種出有機不太可能,消費者要有認知,並面對現實。美國、日本也不會一直強調有機食材;他們的做法是,是有機食材就標示有機,否則就標示符合天然的食物,不必魚目混珠。 例如,美國Fairway Market並不會強調販售食材全部有機,他們讓美國消費者認知,食材以生鮮為主體,當然也有部分銷售有機食材,Fairway Market誠實面對消費者,結果將對手TESCO逼退。 從日本、美國的賣場不會太過強調有機食材來觀察,國內業者也要省思,從餿水油事件後,該怎麼加強,一直強調過去發生的事情,也不是解決辦法;從現在開始要靜下來面對問題,真正把源頭管理做好,對於消費者也別太過強調只有有機才安全,應該是符合食品安全規範、無疑慮才是重點。 建議政府持續宣導什麼是健康飲食,要教育消費者,不然消費者易混淆、沒有正確依循的管道。業者則應要思考正當做事,不能違背良知,做傷天害理的事,這是誠信問題。 另外,政府對農家也可多辦講習、專業教育,就像技職教育一樣,讓務農者要去精進,例如進入農業大學之類,協助職務上的精進。此舉可仿照廚師有烹飪學校,護理師、照護人員要有照護訓練等,台灣不應太偏向一般學術教育。 如何溯源管理?台灣業者可參考日本作法,在日本末端的零售商,例如7-ELEVEN、LAWSON、FamilyMart等,都已經在做農產經營,去投資產地一定比例,扶持農家上軌道,賣好的東西給消費者,在經營管理農作物上可以共同研究。美國也是如此,大通路銷售的食材,都會追溯到前端農產去,前端源頭先做好,才是根本之道。 台灣目前以契作、包銷居大宗,較缺乏幫小農管理,可從契作中導入精神,讓廠商經營管理之力進入農家,幫助農家得到市場概念、企業經營等能力。(作者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) |
留言列表